作者艾皛 编辑袁畅
A股市场近几个月,谁最火?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非“中特估”莫属。
银行、建筑、军工、医药、科技、半导体等一大批国有控股的大型股,都在近期走出了上升趋势。
在主打机构是谁?何种逻辑占得上风?“中特估”外延也不明晰的情况下,这个行情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了。
那么在这种情况下,中特估的资金面,还会有“活水”引入么?
答案似乎真的有。
而且入市资金分为三类。
其一、是各路新发的国企、央企ETF;
其二、存量国企、央企ETF的净申购;
其三、是通过“更改简称”加入国企、央企ETF行列,并着手营销的公募产品。
总之,各路产品似乎都在持续打通去往“中特估”的快速通道,就看这条路上有多少资金愿意并肩参与了。
新发产品马上到
很快,央企ETF又要添一个新品种——央企股东回报ETF。
根据广发基金、招商基金、汇添富基金公告,它们将自5月15日至5月19日发售旗下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ETF。
这是业内首批央企股东回报ETF。
公告还显示,它们的募集规模上限都为20亿元。
如果募集顺利, 大约能有近60亿元新鲜资金枕戈待旦入市(不考虑以股票认购份额因素)。
央企国企ETF屡破规模上限
与新ETF“限制”规模不同,老的央企ETF早就大展手脚做推广了, 效果也很显著,最多的单个基金规模已突破60亿。
60亿元是什么概念?
在ETF的世界里,这意味着一个中等规模、且相对活跃的交易品种。
对于高频投资者,这也是个可以相对舒适进行交易的体量了。
央企ETF就已经突破了这个上限。比如,华夏基金的央企改革ETF,日前披露的海报就“暗戳戳”突出显示了几个关键词:已上市、可立即交易、同标的指数产品中规模最大、大势风口先人一步。
统计数据显示,名称包含央企关键词的ETF中,截至5月8日,有华夏、博时、银华、广发、嘉实等公司的相关ETF规模较大。
而名称包含国企的ETF规模同样不错。
截至5月8日, 汇添富上海国企ETF规模超过75亿元。国泰、南方的国企开放共赢ETF也超过10亿元。
年内规模最高增16倍
此外,在包含国企或央企关键字的ETF中, 年内基金份额变化率最大的已经增长了十几倍。
Wind数据显示,截至5月8日,比起2023年年初,南方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ETF份额变化率超过 1667%;
国泰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ETF份额变化率超过 967%;
平安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份额变化率约 256%;
这在一定程度上,彰显了资金的关注度。当然,这么巨大的幅度也与它们此前基数不大有关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这3只ETF年内都变更了场内简称,更突出了央企、国企等关键词。
“更名改姓”、“正本清源”也是它们规模扩增的法宝之一吧。
不要奢望提前埋伏
如此浩浩汤汤的入市资金,短线投资者开始畅想,有否“埋伏重仓股牟利”的机会?
答案怕是不容易。
根据财通基金“大象起舞”系列研报提示的,央企ETF发行后,确实有一些个股如长江电力、中材国际等13支个股被各类央企国企指数集中覆盖。
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,不代表平台观点,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,请独立判断和决策。
觉得好看,请点“在看”
责任编辑: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华南商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8025786号-52 联系邮箱: 954 29 18 82 @qq.com